预算6000直接拉满!2.5G家庭无线网络升级之路

2023-06-09 02:33:15

自从2020年开始,居家办公成了一种常态,我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工作的时间长了,积累下来的拍摄素材、工程文件越来越多。

眨眼之间刚换的1T SSD即将见红;装老素材的移动硬盘也已经换了好几块。整理检索也成了大问题,心中逐渐萌生了部署NAS的想法。

加之现在工作对于家庭内网越来越依赖,千兆内网就显得捉襟见肘,内网升级也是势在必行了。那这次就一步到位,来个2.5Gbps全家桶吧!


无线路由器

要升级家庭无线网络,就要先从路由器开始——也就是这台ROG GT-AX6000。它有几个我非常喜欢的点,比方说:

自带两个2.5G网口,相比低价位路由上的单2.5G网口要更加灵活。

一个2.5G-LAN口连接NAS,另一个2.5G-WAN口预留给未来升级超千兆宽带。再加上BCM4912的性能,跑满两个2.5G应该是轻轻松松。

无线双频4×4(共8空间流),我认为是家用比较均衡的配置。一方面4×4在承载量、信号覆盖等方面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程度。

同时对比价位相近的三频路由器,双频在信号覆盖方面会更有优势。因为三频路由器需要增加滤波器,这会削弱两组5GHz频段的信号强度。

当然最最最重要的,还是ROG帅气的灯光加持!俗话说得好:强弱只是一时,但帅是一辈子的事!这个造型,放在目前千篇一律的路由器市场上,辨识度也是顶级的。

安装联网的过程很简单,就不重复了。但为了发挥出路由器的全部性能,更好地和后面的NAS配合。还需要做几个简单的设置。

打开路由器的后台,无线网络 → 选择5GHz频段 → 勾选“启用160MHz” → 手动选择36~64中任意一个信道。

这是因为ROG GT-AX6000硬件上支持160MHz,可以提供比初代Wi-Fi 6高一倍的无线速率.设置后就能达到满血的4804Mbps速率。

配合新一代的AX200系PC网卡、部分旗舰手机(骁龙888以上、天玑9000以上),就可以达到2.4Gbps,最大限度跑满ROG GT-AX6000的2.5G网口的性能。

另一个需要设置的点在 无线网络 → 专业设置 → 2.4GHz频段,找到 “开启 TX Burst 功能”,这个选项默认是打开的,把它关闭。

这个选项会干扰2.4GHz Wi-Fi 6,让设备握手速率减半。关掉之后Wi-Fi 6网络就彻底满血了。

规格这么高的路由器,信号覆盖是不是也能“表里如一”呢?做个简单的测试。我原本的路由信号覆盖还不错,但这厨房这个位置还是有些吃力。升级到ROG GT-AX6000之后,同一个位置已经可以完全跑满500兆宽带了。

换而言之,这个路由器一个就实现了两层楼的全屋覆盖,还是满速覆盖。果真没让我失望。


NAS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NAS,这大概是每一个网络发烧友都绕不开的话题。这个重任落到了这台华硕AS6704T的肩上。

毕竟是新型号,先来看看它的规格。相比上一代的AS6604T主要提升点包括:处理器升级到N5105、M2固态插槽增加到4位。我能把它叫做8盘位NAS吗?

另外老款上一些不错的功能点——包括易拆装的4盘位、双2.5G网口、丰富的USB接口、HDMI 2.0输出。这些都被延续了下来。

我用过的NAS不算很多。但第一次体验华硕的NAS,就感受到设计师在易用性上花了不少的心思。

只要按下弹出键,就能取出硬盘的固定架。用螺丝固定好硬盘后,往里一推就能完成安装。在每个盘位下还设计了一个锁定机构,防止误操作弹出硬盘导致数据丢失,考虑非常周到了。

至于安装M2 SSD也并不麻烦。只要卸下机身背面的3颗螺丝,取下外壳,在顶部就能看到4个M2盘位了。

这个固态盘位也做了易拆装设计。固态对准插稳之后,拨动尾端的弹簧夹就能完成安装。连拧螺丝这一步都省略了。

为了完全跑满2.5G内网的性能,直接上了一块三星PM981 TLC固态作为主盘。硬盘的读写性能肯定不会成为瓶颈了。

是的!华硕的NAS不仅可以把M2固态用作缓存加速,还可以直接用作储存主盘。在4盘位M2的支持下,你甚至可以想象一下“纯固态NAS”这种性能怪物。

结合最近NVMe固态盘价格已经降至冰点,最低不到400元就能拿下1T NVMe SSD,让这个功能的价值大大提升。

另外在机身的侧面,还预留了一个笔记本DDR4内存插槽,最大可以扩展到16GB。内存堆满的话,是不是也能充当一台小型Server呢?

硬盘装好,接下来就是联网。AS6704T有两个2.5G电口,这给组网提配置供了很大的灵活性。如果你追求极限的高性能,可以把两个2.5G聚合成5Gbps速率。这次升级的目标是2.5G,链路聚合就留到下次升级了。

万事俱备,开机!AS6704T点亮之后,正面的点阵屏会显示一些信息。像是联网状态、硬盘状态、当前IP等等。还可以配合旁边的4个按键进行简单的操作。

不过想用好它的功能,还是要在PC或者手机上进行详细设置。具体的步骤也不复杂,也是按提示按部就班,大概两三分钟就搞定了。

简单设置过后,就可以进入NAS的后台页面了。AS6704T的操作界面非常直观。像是Windows和Android的结合体,即使是NAS小白也能简单上手。

为了方便工作使用,我首先建立一个工作专用的NAS文件夹。打开访问控制 → 共享文件夹,创建一个名为“NAS“的共享文件夹。

然后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中,选择“映射网络驱动器”。把刚刚创建的NAS文件夹,映射成电脑上的“Z盘”。这样就能够把NAS上的文件映射到本地,跟本地文件一样任意调用了。

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2.5G速率好不好使呢?拿一份4.8G的素材拷贝到NAS上,最高速率飙到了200MB/s(即1.6Gbps)。成功突破了千兆速率,甚至比读写本地机械硬盘还要快!

我这里PC与NAS之间使用Wi-Fi 6连接。考虑到无线损耗,瓶颈差不多就在1.6Gbps左右。如果改用2.5G有线连接,速度再往上提升0.5Gbps问题不大。

但实话实说,现在这个内网速率我已经完全满意了。现在我会把拍摄好的视频素材都放在NAS上,既能释放笔记本内置的储存空间,又不怕遇到意外素材损坏功亏一篑。

需要剪辑的时候,NAS上的素材可以直接拖到Premiere里,随意拖动也没有卡顿。跟本地文件别无二致。

如果是小型视频团队,还可以直接把拍摄素材、剪辑工程文件都存放在NAS上,成员之间通过NAS进行协作剪辑。免除了互传素材、移动硬盘倒来倒去的麻烦,协作效率大大提升。

NAS的另一大用途,当然是用来下载、管理影视资源。这点ASUSTOR的功能还是很完善的,首先App Central里面下载工具就有30+可选。比如我选择的是轻量化的µTorrent。

整个安装过程就像手机的APP,一键安装开箱即用。没有配置参数和调试的过程,对小白很友好。使用体验也跟桌面版程序别无二致。

过去下载一些动辄40GB+的蓝光原盘,需要电脑长时间挂机。现在这些任务都可以交给低功耗的NAS去完成,不知不觉间就下完了。

至于观看的话,我推荐手机/平板端使用VLC播放器。因为AS6704T默认开启了SFTP,只要在VLC添加SFTP服务器,就能直接串流播放下载好的电影。

有一说一,NAS真的彻底改变了我的观影习惯。过去我在电脑上下好了电影,如果想换到平板躺床上看,就得老老实实地先把电影传过去,就这么浪费了人生中宝贵的10分钟。而现在电影都在NAS上,局域网里的设备都能直接看,别提有多方便了。

过去我很少下载画质太高的视频,毕竟128G的容量存不下几部HDR的电影。而且有了大容量的NAS之后这种顾虑就消失了,各种4K、HDR10、Dolby Atmos的资源可劲造。配合支持HDR显示、杜比全景声的移动设备,观看体验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除了下载类应用之外,APP Central还有很多不同类别的应用。包括像安全、团队协作、直播推流、智能家居,还能一键搭建各种服务器环境。基本上把各种常见的用途都考虑到了。

大约7年前,因为手机突然坏掉导致我丢失了一大批珍贵的照片。那感觉仿佛自己的记忆缺失了一块,非常难受。自此养成了定期备份手机相册的习惯。

相比云相册备份,本地NAS备份相册其实优势很大,比如说:

  1. 内网备份速度极快,耗电少
  2. 一次性投资
  3. 空间自由调配,全家都能用
  4. 私密性、安全性更高

而AS6704T也有一套完整的相册备份方案:手机端安装一个AiFoto 3,配合NAS侧的Photo Gallery 3,就能实现相册备份,并且在NAS端进行相册管理、分享。

实际体验下来,图片备份速度非常快。网页端的管理功能也足够完善,能按拍摄时间、拍摄地点进行分类、检索。整个使用体验还是相当不错的。

最后聊一聊大家很关心的温度、发热量。在室温24.4℃下,连续下载大文件的AS6704T外壳顶部只有24.9℃(+0.5℃)。摸上去就是凉飕飕的,几乎感觉不到发热。

而ROG GT-AX6000手摸上去稍稍有一点温,温度计显示顶部34.9℃(+10.5℃)。考虑到这个路由器在我这已经工作了快半个月了,始终稳定没有重启过,相信稳定性也是过关的。


总结

最后总结下这次升级。首先ROG GT-AX6000路由器的信号覆盖,一个路由器就能实现全屋满速覆盖。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

足够强的160MHz Wi-Fi 6信号,加上两个2.5G网口的组合,预留了足够大的升级潜力,保守估计未来5年都不用升级了。

当然最令我满意的还是AS6704T这台NAS。盘位够多,安装配置、各类应用的设置也足够简单。2.5G网口的速率让很多生产力场景成为了可能。

关键是它的玩法特别丰富,前面提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像EZ Sync、搭建多媒体中心、虚拟化等等,都还没来得及研究透彻。未来有更多经验之后,再来和大家逐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