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该如何设置(fimo怎么设置)

2024-06-19 09:18:28

对于敏感于网络速度的人,总是会觉得自己的Wi-Fi速度不达标,那么除了Wi-Fi覆盖之外问题在哪里呢?

今天的话题是就着这个回复来展开的,有人说准备升级下家里的网络了,iN就回答做三套接入点多设备是目前最好的方法了。

那么麻烦(且费钱)的一套设置方法到底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收益呢?

让我们从Wi-Fi的基本机制来了解一下:

通常的情况下,我们的无线设备会通过Wi-Fi接入点进入网络,但是大家要理解一个概念,在Wi-Fi进行通讯的时候往往只会划出一个频道。

这是Wi-Fi设计之初给出的解决方案,但要知道的是天线只有一根,无线设备却有很多,这时候所有的设备都得轮着去占用这根天线收发无线电信号。在Wi-Fi的机制上叫做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从逻辑上讲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机制:

如果不理解的话,咱们就带入生活场景,当你在打热线电话的时候,打通电话是一个幸运的概率事件,例如前阵子天津供暖不行,大家都去打供热办的电话。大多数人往往听到的是电话正忙的提示音,而不甘心的人会在听到提示音后稍等一下继续拨打电话直至打通。这实际上就是咱们所说的碰撞检测,一路信号只能同时给一个设备使用。

当热线电话也发现电话打不通,大家开始骂街的时候,就会使用多路电话利用同一个号码来接听,降低大家打电话打不通的概率——这就是建立一个呼叫中心,降低客户的等待时间提高客户满意率——这件事Wi-Fi也在做,叫做MU-MIMO可以让多个设备同时和Wi-Fi进行通讯。

Wi-Fi提速这个事情看起来一切都是相当美好吧?但技术的发展往往要背负历史上所产生的各种累赘。老的设备并不会在新机制出现之后得到性能的提升。

尤其是最近这些年,大家开始搞智能家居了,在家里布置了大量可以联网的小型智能设备。很多人只会关心这些设备能完成什么功能,却很少去看这些设备的基础服务是什么样子的,而且从成本的因素来考虑,这些设备往往只支持很老的Wi-Fi标准。

例如大量智能家居设备的Wi-Fi标准是802.11n,最高上下行速率可以达到300mbps,看着这个速率很小,但是对于智能设备还是足以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当你的家里有很多老的,早期的Wi-Fi设备(虽然可能某个智能设备是你上周才买的)。

这些设备的数量如果达到一定的话,就会破坏掉更高等级的Wi-Fi的MU-MIMO机制。还会依据原始的CSMA/CD在发送信号前先“吼”一声,别的设备静默,它来占用带宽。有的人家里动辄几十个Wi-Fi灯泡、十几个小米Wi-Fi的设备……如果从Wi-Fi的视角来看“吼声”就此起彼伏了。你的网络也就会被这些老标准设备拖慢,再好的Wi-Fi也没有什么意义。

怎么办?这就要引入家里的第一无线接入点,专门为智能设备所准备的一个Wi-Fi接入:

iN自己的做法就是用了一个很烂很烂的路由器,去掉了所有的DHCP功能和路由转发功能,仅仅以无线桥接的方式接入到主路由器中。这个无线信号就专门给智能设备使用。

这样就可以隔离开802.11n以下设备的对MU-MIMO的影响。

那么,用单一的一个Wi-Fi AP做不同的ssid是不是有效果呢?非得另外放一个额外的Wi-Fi AP吗?这是额外的成本投入啊!不好意思,Wi-Fi设备的天线是有限的,从Wi-Fi天线的射频机制来说在一个AP上设置多个ssid虽然理论可行,但是依旧会让你的整个Wi-Fi系统陷入碰撞检测等待的境地中。所以如果要真正的解决CSMA/CD的机制调配问题,还是弄一个新的AP会更有效,好在大部分智能家居的网络带宽需求并不大,一个低成本的AP完全可以解决智能家居设备的联网需求。

这里有要点要做一下:就是AP的地址分配别依赖于设备本身进行,需要桥接到主路由器的DHCP分配上,这是因为很多智能家居设备在联网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要求手机或计算机和这些设备在一个相同的地址网段。

然后就是主要AP的设置了,这个部分我们就可以遵循WI-FI6或者7的标准做一个干净的只有Wi-Fi6或者7设备能接入的AP。

在这种接入条件下,实际上Wi-Fi 5-7所标称的MU-MIMO才能真正起到效果,让你的设备得以最大网速运行。这也就是iN说为什么要“多设备”的原因了。

前面不是还提到了“做三套接入点”吗?这又是怎么回事?

在iN家里,不仅仅有Rihome和rihomeBase这两个接入点,还有一个额外的RihomeDirectAccess,这个部分实际上就是给客人用的一个接入点。直接连到外网,和家里的内部设备做隔离,每天凌晨3:00自动更换Wi-Fi密码。算是一个安全机制。毕竟,我们不知道来到家里的客人手机上是不是安装了类似于Wi-Fi万能钥匙的APP或者带来的设备中有没有恶意软件,你家里的Wi-Fi密码是不是有泄露的风险、家里的数据是不是会被非法访问,所以这层安全机制还是要设立起来的。有点类似于很多无线路由器的Guest网络,但会比Guest网络更加严格一点。

“三套接入点多设备”实际上就是从机制上来设定家庭Wi-Fi的一个相对完美的方式。不仅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速度,而且从安全性上还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