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用路由器有NAT模式和路由模式

路由器的两种工作模式:
一、NAT模式
如果家庭或公司局域网的内网采用了私网地址:如192开头,私网地址可以用在局域网里,但是不能出现在Internet网络,如果要访问Internet网络,就需要经过NAT地址转换,将内网地址转换成为一个公网可以使用的公网IP地址。
NAT地址转换它通过映射表,记录着内网的IP地址、内网的端口号,和转换后的IP地址,还有转换后的端口号,等一些数据。
二、路由模式
一般是公司局域网的内部网络IP如果使用了在Internet网络上的合法公网IP地址,对不同网段的IP电脑通过路由的方式进行相互数据通信。叫路由模式,路由表记录了:目标网段,下一跳网络地址、和接口。它不需要经过NAT地址的转换。
最后总结:
可以根据内网的IP地址它是属于(私网)还是(公网)地址段,来选择合适的模式。比如内网是私网地址,则只能使用NAT方式,再如内网是公网合法IP地址,就需要使用路由模式了。一般家庭网络上使用了NAT方式,但是企业内网多个路由器组成的网络,获得的是公网IP,所以路由器就是工作在路由模式下了。
我们家里的宽带就是使用的NAT模式。
二、路由器要选什么模式
1. 热点模式
这种模式是WIFI无线路由器早期的典型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配置相对简单,只需设置无线SSID和安全策略。路由器此时相当于一个带有无线接入功能的交换机,支持有线和无线设备的局域网接入。通常会关闭DHCP功能,以避免与前端网络设备的DHCP冲突。用户设备的IP地址和DNS地址需要手动配置,或者通过前端的DHCP服务器自动分配。
2. 无线路由模式
这是WIFI无线路由器在家庭环境中的典型工作模式。除了具备接入交换机功能外,还具有路由功能。在此模式下,应设置一个WAN口用于连接ADSL Modem或小区有线宽带。通过PPPoE协议,路由器可以自动登录并接入ISP提供的Internet服务。多个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接入此网络,并共享Internet连接。需要配置无线SSID、无线安全策略和WAN口连接方式。通常,DHCP功能会开启,以便为所有接入设备自动分配IP地址和DNS地址。
3. 中继模式
这种模式用于扩展热点AP或无线路由器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它需要设备支持WDS(无线分布式系统)。通过无线接力功能,中继器可以实现无线信号的中继和放大,从而形成新的无线覆盖区域,延伸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在此模式下,SSID、安全策略和通讯信道必须与前端无线路由器保持一致,接入控制主要由前端路由器决定。
4. 桥接+热点模式
这种模式同样用于扩展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它需要设备支持WDS。设备首先与前端无线网络建立无线连接,然后自身发出无线信号,形成新的无线覆盖范围。这可以有效地解决信号弱或信号盲点问题,延长无线网络的接入范围。
5. 客户端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设备相当于一个无需驱动的无线网卡。它可以用在没有无线网卡的用户设备上,用于连接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这种情况可以看作是单向的桥接。在此模式下,设备不再提供无线AP功能,通常会关闭DHCP功能,以避免与前端网络的DHCP服务器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