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系统全方位守护首体(智能化系统)

2024-12-31 01:54:39

一、智能化系统全方位守护首体


2月7日,任子威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中夺冠,首都体育馆见证了中国队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第二枚金牌的诞生。当全场观众为中国奥运健儿们欢呼时,首都体育馆内的智能化系统正在为这座场馆默默地保驾护航。

首都体育馆始建于1968年,是国内首座人工室内冰场。54岁的“老将”重新“挂帅出征”,能否承担好举办冬奥赛事的重任呢?2018年,中建安装参建的首都体育馆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通过建设遍布整个园区的各种末端点位,为安防系统、能耗监管等各种系统收集信息数据,重新赋予这座老场馆年轻灵敏的“触感”,大幅提升了场馆的信息感知力。

走进首都体育馆,可以看到分布在屋顶四角的全景式摄像机,它们正在360度无死角地守护着这座场馆。在场馆外,也能看到全景式摄像机的身影,它可以通过智能分析实现对比赛现场的安全把控,为赛场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守护。“室内4台全景式摄像机由8台固定摄像机和1台球形摄像机组成;室外7台由4台固定摄像机和1台球形摄像机组成。”中建电子首都体育馆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李贵锋介绍道。与此同时,首都体育馆的电子巡更系统也全面升级,可以对各处安保人员的巡更路线、巡更时间进行实时查询监督,构建人防、技防互补的监管体系。

在场馆的各配电室等关键位置,入侵报警探测器也在时刻待命,可在有紧急状况出现的第一时间,通过远程实现设防撤防功能。李贵锋举例说:“另外在首都体育馆的残疾人卫生间内也配有紧急求救按钮,残疾人如果需要寻求帮助就可以按动按钮发出报警。”

如何保障首都体育馆室内温度的稳定?被誉为整个园区“能源心脏”的制冷机房就在赛事中心地下三层,它的任务就是为首都体育馆主馆在内的4个场馆供冷。

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地为首都体育馆提供强劲澎湃的“心跳”,中建安装华北公司项目机电执行经理崔鹏告诉记者:“首都体育馆采用的是磁悬浮制冷机组,而不是传统的离心螺杆机组,能耗可节约近50%。”据他介绍,磁悬浮制冷机组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它无润滑系统,无需每年定期维护,为后期的维护保养带来很大的便利。

为了进一步打造低碳场馆,制冷机房在施工时融入了装配式技术。项目团队为了提前实现装配式施工,BIM技术团队提前驻场、反复摸排,通过现场实测和FARO三维扫描技术进行建模。仅赛事中心就搭建了7次深化模型、有130余张图纸,为后期施工提供了准确的“血管造影图”。“磁悬浮冷机加装配式技术施工,二者结合,既达到节能,运行稳定可靠、环境效益显著的优点,又优化了制冷机房空间,节省了人力、物力,践行了节俭办奥运的理念。”崔鹏说。

视觉中国 供图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冬奥会刊。

来源:客户端 冬奥会刊 | 记者 鹿杨

流程编辑:u06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二、智能化系统包括哪些


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自动化控制系统


智能化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自动化控制系统。它涵盖了各种自动化设备和控制软件,如智能家居中的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系统、智能楼宇的自动化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能够自动完成预设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便利性。


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智能化系统中广泛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这些技术使得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如智能语音助手、智能机器人、智能图像识别系统等,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互动性。


三、大数据与云计算服务


智能化系统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存储,因此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服务成为其重要支撑。大数据技术能够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为智能化决策提供支持。而云计算服务则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快速响应。


四、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也是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联网技术,各种智能设备可以相互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这使得智能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和管理各个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智能化系统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服务以及物联网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技术相互协作,共同构成了智能化系统的整体框架,推动了社会的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