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织锦下,情丝“不智能”
在老李家,冰箱门开启的瞬间,幽蓝的显示屏仿若深海中被唤醒的神秘眼眸,悄然亮起。这台智能冰箱宛如一位初涉尘世的学童,虽能奶声奶气地提醒鲜奶保质期将近,苦瓜已失了水灵,却总在万籁俱寂的夜半,错报故障,惊得老伴睡眼惺忪,披衣起身查看。女儿常打趣,说这机器模仿人类太过笨拙,窗外的蝉鸣稍起,便当作自身故障的呼救,扰人清梦。
李嫂闲暇时常以旧纱布轻柔擦拭冰箱显示屏,指尖摩挲过那些电子纹路,仿若穿梭岁月,触碰到往昔小孙女扎着羊角辫时俏皮翘起的碎发,丝丝缕缕皆是眷恋。冰箱内壁凝着薄霜,她执拗地弃用便捷的自动除霜,独爱手持竹片,慢悠悠地刮拭。簌簌而落的碎冰,恰似三十年前,她与老李从镇北冰厂辛苦凿回的老冰碴,承载着旧时光的凉意与质朴,在现代厨房中敲响记忆的回音。
对门的张工,将对亡妻的思念全数倾注于那台扫地机器人。每日黄昏,圆盘状的机器人在八仙桌下勤恳劳作,却屡屡被张工抬脚拦下。他喃喃自语:“春芳最怕蜘蛛网。”弓着微驼的脊背,耐心调整清洁路径,仿若看见当年妻子纳千层底布鞋,棉线绕来绕去,缠成生活的千头万绪。偶尔机器撞上条凳,闷响惊得张工心跳漏拍,他匆忙抱起,眼神中的慌张与宠溺,仿若不慎摔着了襁褓中的婴孩,往昔的疼爱穿越时空,在智能设备上延续。
弄堂口,昔日的照相馆已蝶变为 AI 体验馆。玻璃橱窗内,老相片于电子屏上如时光长河中的浮沫,缓缓流淌。穿碎花袄的姑娘们,化作闪烁的像素粒子,又再度聚合,绽放新的笑颜。王老头攥着泛黄起皱的全家福,在门口踟蹰不前。相馆学徒热心指引,教他将承载岁月的老照片“投喂”给机器。当父母的面庞在光晕中逐渐清晰,王老头却突兀地伸手遮住摄像头,嗫嚅道:“阿爹眼角挑豆腐担子压出的皱纹,可不能修得太光溜,那都是日子的刻痕。”
梅雨季,潮湿的气息如绵密的蛛丝,缠裹着弄堂。家家户户的智能管家纷纷抱怨湿度超标,警示声此起彼伏。唯有刘家阿婆不为所动,执拗地在回南天晒霉豆。她说,那发酵的丝绒气,能丝丝缕缕渗进墙缝,锁住家的烟火本味。孙子贴心,做了个 APP,将晾晒的步骤精心编成代码,输入机器臂。可那冰冷的铁臂,怎懂得在收黄豆时,像馋嘴孩童般偷吃两粒,更品不出今年雨水多了三分涩意,那是大自然馈赠的独特风味,藏在味蕾深处的密码。
黄昏时分,弄堂里炊烟袅袅升起,仿若尘世的招魂幡。智能音箱播报着炒菜火候,宛如尽职的厨房管家。谁家忘了关窗,油焖笋的醇厚香气裹挟着电流的滋滋声,于晾衣绳间悠然穿梭。穿堂风俏皮掠过电子门铃,惊起一串“您好欢迎光临”,仿若开启异世界的咒语,却意外唤醒老式留声机中喑哑的昆曲。水袖舞动,拂过路由器闪烁的红点,恰似胭脂倾落雪堆,传统与现代碰撞,溅起诗意的火花。
当槐花落满充电桩,似一场簌簌而下的花雨,我总会忆起汪先生所言:“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在这被算法织就的智能时代大网之下,那些在代码缝隙中倔强生长的心思,不正是侧枝上颤巍巍的新蕊?当扫地机器人学会敬畏蚂蚁的行军路线,仿若懂得尊重微小生命的尊严;当冰箱屏保悄然换上主人年轻时的毕业照,定格青春的热血与梦想,我们方恍然——所谓“赋予”,是将人类滚烫的心跳,精心编成永不褪色的密码,藏于智能设备的钢铁骨骼深处,酿就一瓮滋味醇厚、永不过期的梅子汤,在岁月流转中,慰藉灵魂。
碎冰于量子比特间叮当作响,宛如古老的编钟奏响新旧交融的乐章。白瓷碗盛着比特流,恰似盛装时代的馈赠。原来,即便最精妙绝伦的算法,能丈量宇宙浩瀚、解析万物规律,却终究算不准,那欲触又止的指尖,该在多高的月光下,轻拢回忆的薄纱。因为,月光下藏着的,是人性深处最柔软、无法量化的深情与眷恋,是科技浪潮永远无法淹没的心灵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