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华为的徐直军负责面试,他是人狠话不多,见面就问一个问题:“你是逻辑思维,还是形象思维?”很多钢铁直男都斩钉截铁地说:“逻辑思维!”他把桌子一敲:“那好,通过!”所以,大家一度认为这个是标准答案。可是后来,有新入职的同事说,徐直军问他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回答的是“形象思维”,徐直军的反应依然是把桌子一敲:“那好,通过!”后来大家才知道,当时华为疯狂扩张,急缺人才,只要应聘者是电子专业毕业的,华为来者不拒。
任正非曾说:不要妄想国家支持,也不要妄想有钱就能做大,做强一个产业需要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如任正非不要政府贷款,每年将销售投入的10%投入研发,赚得越多投入越多,这样才能慢慢做强通信产业。
做大就是搞多元化,做强就是专注于主业。如华为虽然拥有四大业务单元(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云业务),但还是专注于运营商业务。
控制核心技术高地,就像控制一个“地势险要的阵地”一样,可以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任正非在研发通信技术的时候,就抓住了通信网络的核心网战略高地,而不是重点做接入网和承载网。
科技公司要想做第一,只能通过科技创新,别无他途。如华为在实现5G通信技术世界领先之后,也在车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三个方面寻求创新的突破点。
领先也不能欺负别人,还需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如华为不仅学习瑞典爱立信的服务优势,还要学习美国科技公司的创新优势。
而华为成立只有30多年,还处在起跑线。任正非表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经历重大转折,从几千年的传统社会转变到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信息社会的实现形式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但是过去几十年,我们十几万员工团结一心、拼命划桨,终于把我们的“航母”划到了起跑线上。
而且在这条信息社会基础的大数据流量起跑线上的“航母”,也就这么几艘。所以现在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要共同担负起构建未来信息社会的责任,而不是互相恶性竞争。网络技术包括两种,一种是信息的传送与存储,一种是搜索。我们今天还会停留在信息的传输和储存领域上,那么我们的思想、理论、网络架构是什么,能给世界输出什么?
华为要想成为行业领袖,就要建立世界信息网络大构架,推动信息时代的进步。
任正非表示,要成为行业领袖,不能采取狭隘的在高速公路上丢小石子的方式来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这样只会卡住世界的脖子,不是我们要走的道路。我们要走的道路是站在行业领袖的位置上,为世界作出贡献。什么叫领袖?
领袖就是为了世界强盛,对建立世界信息网络大构架作出贡献,舍得给周边人分享利益。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公司,怎么会去阻挠信息流的前进呢?即使你阻挠信息流前进,别人不走你这条路也终究会走到目的地,而你就必然会被历史边缘化了。
华为每年将销售投入的10%投入研发,在5G基站+微波技术、手机图像处理技术、5G路由器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领先不是欺负别人的“资本”,华为还是要“做个谦虚的领导者”,不断地向西方学习,不断地改变自己。
任正非表示,即使将来我们领先世界,也不能欺负别人,保障公司踏踏实实前进就行了。我们不是去积极进攻,而是和友商达成适当的平衡性解决问题。当然,我们也要制止对手的恶意竞争。
华为除了学习瑞典爱立信的全球化专业服务优势之外,还要学习美国科技公司的创新优势,如思科、高通、IBM、苹果、谷歌、微软、戴尔、英特尔、惠普等,既可以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方法,也可以学习他们创新的生产模式与流程。
任正非说:“美国在电子信息技术上,过去是绝对强势。而且未来几十年,美国还会是相对优势。华为这棵小草不可能改变时代列车的轨道,但小草在努力成长,我们也希望自己能脱胎换骨,从小草变成小树苗。这一点我们正在向西方学习很多管理方法,正在改变自己。我们的改变有没有可能成功呢?还是要看我们自己。所以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就是自己。”
目前来看,华为主要的销售收入,主要是来自设备产品销售。而爱立信除了销售设备之外,有40%的业务收入来自服务。目前,爱立信在全球拥有6万多名服务专家。如爱立信在中国多个城市设立了一线支持服务机构,公司拥有超过9000名一线服务工程师和来自合作伙伴的服务支持人员,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如果问,华为与爱立信还存在差距吗?只能说,华为在科技研发上已经超越了,但在全球市场方面“还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