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周鸿祎将360再次升级后投入市场,在杀毒环节中,360删除插件、防止

2025-04-24 00:38:38

2008年,周鸿祎将360再次升级后投入市场。在杀毒环节中,360删除插件、防止电脑病毒滋生的功能已经达到国际一线水准。周鸿祎的团队运用Bit Defender引擎,采用吸取长处的方式,顺利研发出U盘免疫,来对抗木马病毒的入侵。周鸿祎打破了原有病毒软件的发展模式,采取中外合璧的原则,让360达到了国际化水准。

360宣布永久免费之后,在互联网市场上迅速崛起,仅用四个月的时间,就超越了瑞星、金山,在杀毒行业自立起一面旗子。360出世后,现有的杀毒软件市场格局被打破。瑞星是中国最早的杀毒软件公司,在10年的发展中,它一直是行业中的老大。

在360推出免费杀毒软件的第五天,瑞星就拿出自己的“云安全”实施永久免费,来和360竞争市场。瑞星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周鸿祎的免费制度,于是两家公司展开了口水战。周鸿祎不怕别人的挑战,因为360本身就是一个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企业。瑞星试图将“便宜没好货”的思想传送给用户,说360禁不起用户的考验,同时贬低360,说免费市场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市场决策。对于瑞星的诋毁,周鸿祎逐一进行了反驳。

2010年1月23日,一份来自波兰安全组织的警告书,曝光了瑞星杀毒软件存在两个致命的漏洞,而黑客窃入瑞星存在的漏洞后,可以控制用户的电脑系统。瑞星则对外界宣称,他们已经根据问题进行了技术上的改革,漏洞只会在驱动文件的时候单独出现。

周鸿祎经过分析,确定瑞星还存在漏洞,不过漏洞是可以被攻破的。外国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攻破瑞星漏洞的安全代码。瑞星坚持漏洞对用户没有任何的影响时,NT Internals机构则开始曝光和警告瑞星,并在声明中严肃指出瑞星没有修改第二个漏洞,这就意味着瑞星的漏洞可以让黑客为所欲为。

360抓住时机,推出了“补丁”供瑞星用户下载使用,这一做法直接击中了瑞星的要害。

瑞星指责360采用非法竞争的手段,夸张了瑞星的漏洞,认为360诋毁瑞星的目的就是欺骗用户卸载瑞星。在360的言论中,瑞星其实是不敢面对自身的缺陷的。360不断爆出瑞星杀毒软件存在的漏洞,瑞星也开始搜刮360杀毒软件的缺陷。随后,瑞星爆料360存在与瑞星同样的漏洞——360安全卫士在安装进电脑后,就会开设本地特权,本地特权会遭到黑客的利用,成为进入用户信息进行操作的工具。瑞星还放出狠话,劝谏360“不要试图用免费的流氓软件侵害用户的权利”。

在双方的相互攻击中,周鸿祎直接对外发表声明,称安全软件都会存在漏洞,但他们及时修改并发出了正式补丁,而是对360进行了全面升级,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周鸿祎还请来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检测的权威人士,通过检测,360现在已经不存在本地特权行为。为了护卫自己的形象,周鸿祎一纸诉讼,把瑞星告到法庭上,控诉瑞星捏造事实,污蔑奇虎,要求瑞星公开道歉。最后法院宣判瑞星存在不正当竞争,奇虎胜诉。

周鸿祎在互联网上消除插件的时候,卡巴基斯开始与周鸿祎合作。这个时候,周鸿祎刚刚踏进互联网安全行业,卡巴基斯给周鸿祎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指导,这对360安全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周鸿祎和卡巴斯基在市场上取得了双方预想的利益,在外界看来,周鸿祎和卡巴基斯的合作一直会持续下去。

卡巴斯基在1997年研发卡巴斯基杀毒软件,总部设在俄罗斯,具有世界一流的杀毒技术。当时中国市场上的安全软件发展缓慢,没有高配置的电脑,是无法顺利运行卡巴斯基的,所以卡巴斯基进入中国后,碍于中国互联网的缓慢发展进程,市场一直未能打开。

在这个时候,周鸿祎和卡巴基斯合作,双方相互扶持前进。当360在中国市场提出免费的口号时,卡巴基斯跟所有的杀毒企业一样,是不赞同360的免费策略的。卡巴斯基坚持收费政策,两者发展线路不同,这就注定双方的关系会不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卡巴斯基开始挑衅周鸿祎。

与来自国际的杀毒巨头成为对手,这证明周鸿祎的实力在不断壮大。在随后的战役中,周鸿祎说,是双方的合作才促使了卡巴斯基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

卡巴斯基的中方代表张立申,则在微博中公开发表文章质疑周鸿祎的做法,认为周鸿祎在破坏杀毒市场的正常发展秩序,而在卡巴斯基的经营理念中,“免费不能在杀毒行业中实施,实施免费,计算机的安全问题就没有保障”。

卡巴斯基在美国市场盈利的时候,也坚信在中国市场会盈利。但是卡巴斯基在中国坚持收费的原则,导致其丢失了很多用户,市场销量大幅下降,而此时的周鸿祎还在坚持满足用户的要求——他的杀毒软件继续在市场上被用户免费使用。这就是互联网企业竞争的趋势所在。

360在不断地发展,卡巴斯基也不会停止阻挠360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