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拆分——为什么独立的路由器是最佳选择?

2023-10-27 10:37:47

这个是一个粉丝给出的留言:

问到软路由、NAS、分线器(集线器或者交换机吧)具体分配的文章还有吗?与其去翻陈年旧文,还不如现写一个。

如果从道理上讲,虽然会让人很多人看起来比较诧异,但实际上很好理解,就是一个设备只干一件事情。这一点恰恰就是很多网络小白所不能理解的,很多网络小白总是觉得一个设备的功能越多,越可能值回票价,因此也诞生了很多在一台NAS上不仅仅要做存储还得让机器担负起软路由甚至交换机的做法。这种方式被很多圈友们称之为All in One。

讲道理:大家都开过车,似乎都会觉得一辆车一个人开就可以了,开车的本质就在于你要驾驶车子从路网的一点到达另一点,并且你还基本上可以认得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WRC赛事上,你会惊奇的发现,每辆参赛的赛车中坐了两个人——一个领航员和一个车手。

车手专注于驾驶,领航员拿起路书指导车手驾驶,如果没有领航员的话,一辆WRC赛车的行驶速度将大打折扣。

如果再极端一些,我们将视线放在同样在陆地上跑的坦克上,里面会有3-4名乘员,你会发现他们也在各司其职的紧张忙碌,也只有如此坦克才能在远比WRC赛车更苛刻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操纵一辆陆地上运行的车辆,人数的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单一一个人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要做的事情一多了,人的精力就会出现不足。因此交通法规也规定我们不能在开车的时候打电话玩手机。和人车的组合一样,网络设备也是如此,目前大多数网络设备都是由CPU来进行数据处理的。这些设备不仅仅包括你的软路由、NAS、甚至大家购买的路由器、电宽带运营商赠送的光猫,也都是如此。这就导致了我们的设备做一件事的同时根本无法做第二件、第三件事情。只不过CPU处理能力和分时争用的特点掩盖了我们的感知而已,让我们觉得设备可以不断的负重前行。

回到网络的主题,前阵子和大家说小米的AX7000路由器所使用的IPQ9554 SoC是一款并非很高端的企业级芯片用到了民用的无线路由器上,实际上这种芯片在企业级设备的运用中主要用在了各种无线接入点上,也就是大家常说的AP(Access Point)。

用在无线接入点上这颗SoC就主要负责了无线传输信号转化的业务中,回头想想会不会觉得同样的SoC下放到AX7000中既要做这又要做那的时候出现“手忙脚乱”的样子呢?在一般的使用场景中,你所能获得的网络性能就在这种“手忙脚乱”中被损耗掉了。

因此,很多数码博主在做评测的时候,往往仅仅只让路由器跑一个测试项目或者只让NAS往一台计算传输一个文件,这些测试自然是会取得一个相当好的成绩。

但这种单项测试真的能代表你的使用场景中的设备性能吗?结果存疑吧?

这种单一测试并不是没有意义,它的意义在于让我们能知道一个设备单独使用一项功能的时候性能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也可以按照单一测试的思路将这件事应用到我们的使用环境中。方法很简单——强制使用设备最擅长的功能。很自然的你也可以想到,就是将不同的功能分到不同的设备中。

如果你有一个宽带光猫,完全可以将这个光猫设置成桥接模式。这时候宽带光猫就只完成了最核心的网桥的功能,将光纤信号转化为以太网信号,并透传出PPPOE拨号协议信息。

这时候,你再用一台性能较好的路由器连接到光猫的端口进行拨号,仅仅使用路由器的路由功能,这台路由器就可以为家庭内提供单一的NAT网络地址转换,让家庭内的网络客户端可以借助这台路由上网。

路由器本身是带几个网络接口的,但不建议全用。将其中的一个网络接口接入一台交换机的上联端,用这台交换机来为家里的有线设备提供服务。

再加上一个无线AC控制器和无线AP的组合做无线上网的业务。

这样你的网络就算是组全了,而且你会发现你的每一个实体设备仅仅完成了网络中的一个单一功能。

这时候有人会说费用会不会贵,当然会贵那么一点,但从效果来看贵有贵的道理:但如果你选择相对低端的设备,例如TP-Link价格也就不是那么“惊人”。

以上面的配置为例子,我们得到了一台企业级路由器,一套支持WIFI6的无线系统,以及8个2.5G端口和一个万兆光口。

在配置的时候可以让我们大多数有线设备汇接入2.5G网络。如果觉得无线速率受到小AC的1G端口限制,也可以再加个一百多块钱,将交换机换成带有POE供电功能的POE 2.5G交换机。

将AP直接接入交换机带有POE供电的端口,这样无线网络也可以共享2.5G交换机的背板。

这样的网络系统中,还带有一个10G的光模块端口,将NAS升级一下,装上光模块,NAS直接开到万兆。在网络内大部分就可以满足大部分有线端口并发访问NAS中的数据。

如果需要软路由的话,将上面配置中的路由器直接替换为软路由。虽然大多数软路由的端口都只有1Gbps,但对于目前宽带运营商的最高1Gbps带宽也是足可以应付了。

说回配置的思路,实际上这样的配置方法还是遵从于网络分层的设计,将不同的数据流量依据需求层次在设备内解决。例如访问NAS,这是一个大部分在局域网内传输的流量,利用交换机的就近转发原则,这些流量根本不会影响到路由器的负载。而相对应的外网访问实际上也经由一个远大于宽带带宽的链路经由交换机的上联端口进行转发,并不会因为路由器处理外网流量而导致内部的局域网效率降低。就核心原理来说,现在的网络就像是开坦克一样——所有的设备仅仅完成自身的特定功能,并不会有“手忙脚乱”的情况出现,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