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线路由器的五种工作模式
Router,即无线路由模式,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工作方式,一般家里宽带连接,将宽带猫连接在无线路由的WAN口上,然后做拨号帐号设置,就用这个模式即可。
AP,即无线交换机,和router的区别就是不使用路由功能,一般是多无线台路由扩展信号覆盖用的。比如家里二层楼,一台放在一楼做Router,但是无线信号在二楼不稳定,那么可以在二楼放置第二台无线路由,路由用网线连接到第一台上,二楼电脑无线连接到二楼路由的无线网络上,而非一楼的无线网络。
Bridge,即桥接,和上面AP有点类似,同样是为了扩展无线信号的覆盖面积,但是如上面例子中两台路由之间还需要网线来连接太麻烦,桥接模式下则是第二台路由无线连接到第一台路由的无线网络上,然后发布自己的无线网络供二楼使用。
Repeater,即中继,和桥接有点类似,不同的是上面例子中两台无线路由有各自的无线网络,但中继是将第一台路由的无线信号中继和放大,并形成新的无线覆盖区域,所以只有一个无线网络。
Client,客户端模式,估计很少会用上,这个方式基本就是将无线路由作为无线上网卡来使用,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其他路由上,而电脑则使用有线方式连接到本路由上。
WIFI无线路由器已经非常普及其应用相当广泛,特别是现在家庭上网应用更是必不可少。现在而今眼目下哪家只有一台电脑,哪家又会为此去申请两条宽带?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五种WIFI无线路由器常用的工作方式,供各位在使用WIFI无线路由器时参考。

1. 热点模式(Access Point)。

这种模式是WIFI无线路由早期的典型工作模式。这种模式下WIFI无线路由的配置比较简单,只需配置无线SSID和安全策略即可。此时本机不具备路由功能,纯粹只相当于一个带无线接入功能的交换机。它能实现有线和无线多个设备的局域网接入。为了避免和前端网络设备的DHCP冲突,通常会关闭本机的DHCP功能。用户设备的IP地址和DNS地址需要手动配置或通过前端的DHCP自动分配。这种模式下的有线接口为LAN口。此模式适用于:商务、酒店、学校等环境的无线接入。
具体配置如下:


2. 无线路由模式(Router)。

这种模式是WIFI无线路由在家庭的典型工作模式。这种模式下机器除具有接入交换机功能外还具备路由功能。此时有线口中应该有一个为WAN口,用于和ADSL Modem或小区有线宽带相接。本机能使用PPPoE协议自动登录进入ISP提供的Internet接入。多个用户设备可通过无线接入本机网络后共享Internet连接。这种模式下需要配置无线SSID、无线安全策略、WAN口连接方式。通常本机的DHCP功能需要开启,所有接入用户设备的IP地址和DNS地址等通过本机的DHCP自动分配。这种模式适用于:家庭、公寓等环境的Internet共享。
需要配置的界面如下,其中的安全策略配置同AP的图:


无线路由模式下可以实现IP带宽控制,动态DNS等实用功能。

3.中继模式(Repeater)。

这种模式用于扩展热点AP接入或无线路由接入模式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这种模式需要设备支持WDS(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即无线分布式系统)。它是利用设备的无线接力功能,实现无线信号的中继和放大,并形成新的无线覆盖区域,最终达到延伸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的目的。此时SSID、安全策略和通讯信道都必须保持和前端无线路由一致,网内有线、无线的接入控制基本由前端无线路由确定。相当于是将前端无线路由器的无线或有线接入范围进行了物理距离上的延长。如果前端路由器同时支持WDS的话,甚至可以实现无线网络的无缝漫游。当然开启WDS功能后无线连接的带宽将减半。为了避免和前端无线路由的DHCP冲突,通常会关闭本机的DHCP功能。用户设备的IP地址和DNS地址需要手动配置或通过前端的DHCP自动分配。这种模式适用于:单个无线路由不能覆盖的大面积场所等。
两台路由器的配置是一致的:


实际使用情况:笔记本连接到了Linksys_x网络其中一台路由,另一台linksys_x在查找网络时仍可见。当关闭或重新启动中继模式这台无线路由时,无线网络连接不会掉线,自动漫游到远端的Linksys_x上了。有说此时的安全策略不支持WPA2加密,但经实测完全可以正常使用WPA2。图为分别用WEP和WPA2加密方式组建成的无线中继网。


4. 桥接+热点模式(Bridge & Access Ponit)。

这种模式同样用于扩展热点AP接入或无线路由接入模式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这种模式需要设备支持WDS。它利用设备的桥接功能,首先设备与前端无线网络建立无线连接,然后自身发出无线信号,形成新的无线覆盖范围,可以有效的解决信号弱及信号盲点等无线覆盖问题。这同样相当于将前端无线路由器的无线或有线接入范围进行了物理距离的延长。唯与中继模式不同的是此模式下本机的SSID及安全策略都可以是和前端无线路由的SSID及安全策略不一样,但通讯信道仍需一致。这种模式相当于将两个不同SSID的无线网络桥接到一起并同时仍然提供无线AP接入服务。这样的功能使无线组网方式变的简单实用,当然这样也会让无线接入的带宽损失一半。为了避免和前端无线路由的DHCP冲突,通常会关闭本机的DHCP功能。用户设备的IP地址和DNS地址需要手动配置或通过前端的DHCP自动分配。这种模式适用于:单个无线路由不能覆盖的大面积场所等。
桥接好的配置情况:

5. 客户端模式(Client)。

这种模式相当于一个不需要驱动的无线网卡。可用于不具有无线网卡的用户设备用来连接无线AP或无线路由。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单方面的桥接。这种情况下本机不再提供无线AP功能。为了避免和前端网络的DHCP冲突,通常会关闭本机的DHCP功能。用户设备的IP地址和DNS地址需要手动配置或通过前端的DHCP自动分配。这种模式适用于:网络多媒体播放器、互联网电视或仅有有线接入功能的用户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网络。
客户端模式的配置情况:

二、怎样选择路由器的无线网络模式
首先,您需要根据使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模式。接下来,让我们简要描述这些无线网络模式的区别,以便您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1. 高性能模式:此模式下,路由器会优先确保满足连接用户的需求,保证网络性能。这种模式适合于需要大量数据传输的活动,如追剧、玩大型联网游戏或下载大文件。
2. 高带机量模式:在此模式下,路由器会首先保证所有用户的接入需求,这可能会牺牲单个用户的网络响应性能。例如,如果同时有20台设备连接,路由器可能会将性能更多地分配给用户接入,从而可能降低网络速度和稳定性。
3. 智能模式:这是高性能和高带机量模式的综合。路由器会自动判断,在设备连接数量较少时,以高性能模式运行;当连接数量增多时,则切换为高带机量模式。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三、路由器要选什么模式
1. 热点模式
这种模式是WIFI无线路由器早期的典型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配置相对简单,只需设置无线SSID和安全策略。路由器此时相当于一个带有无线接入功能的交换机,支持有线和无线设备的局域网接入。通常会关闭DHCP功能,以避免与前端网络设备的DHCP冲突。用户设备的IP地址和DNS地址需要手动配置,或者通过前端的DHCP服务器自动分配。
2. 无线路由模式
这是WIFI无线路由器在家庭环境中的典型工作模式。除了具备接入交换机功能外,还具有路由功能。在此模式下,应设置一个WAN口用于连接ADSL Modem或小区有线宽带。通过PPPoE协议,路由器可以自动登录并接入ISP提供的Internet服务。多个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接入此网络,并共享Internet连接。需要配置无线SSID、无线安全策略和WAN口连接方式。通常,DHCP功能会开启,以便为所有接入设备自动分配IP地址和DNS地址。
3. 中继模式
这种模式用于扩展热点AP或无线路由器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它需要设备支持WDS(无线分布式系统)。通过无线接力功能,中继器可以实现无线信号的中继和放大,从而形成新的无线覆盖区域,延伸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在此模式下,SSID、安全策略和通讯信道必须与前端无线路由器保持一致,接入控制主要由前端路由器决定。
4. 桥接+热点模式
这种模式同样用于扩展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它需要设备支持WDS。设备首先与前端无线网络建立无线连接,然后自身发出无线信号,形成新的无线覆盖范围。这可以有效地解决信号弱或信号盲点问题,延长无线网络的接入范围。
5. 客户端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设备相当于一个无需驱动的无线网卡。它可以用在没有无线网卡的用户设备上,用于连接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这种情况可以看作是单向的桥接。在此模式下,设备不再提供无线AP功能,通常会关闭DHCP功能,以避免与前端网络的DHCP服务器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