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VS英文
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是拼音文字,而汉字则是表意文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几乎是独立发展、不断完善的,汉字的书写形式变化也比较缓慢,从繁难道简易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演变到今天,其形体无论笔画多少,都是方方正正的,人们在注重汉字实用性的基础上,也注意了汉字的形体美,并发展成一门书法艺术形式。
中文和英文在造词逻辑上有本质的区别,中文以“汉字”为基础,不管世事如何变化,知识如何演进,汉字的数量基本是稳定的,常用三千五百个,大学生和大学者也不过掌握五六千个,这些汉字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完全掌握,在专业教育阶段,所有的专业名词都是熟悉的汉字组合而成,望文知义,并不需要刻意学习,大部分中国人感觉最难的是少儿识字阶段,真正到了专业课学习,反而变得轻松了,知识大爆炸以来,偶尔会出现一线网络用语或年度专有名词,但你感觉中文单词变多了吗,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感受,这就是汉字的力量,具有化繁为简的神奇能力,让知识传承变得简单。而英文不同,英文的字母虽然少,但字母并没有任何含义,除了一些没有确定意义的词根,单词和字母之间也没有任何的过渡,所有的单词本质上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需要一个个的去学习记忆,所以英文单词量的积累是长期的过程,甚至是终身的,永无止境的,因为每年都会诞生数以万计的新单词,美国初中生八千,高中生一万五单词量,大学生三万左右单词量,大学教授则需要五六万单词量,高中生本质上是半文盲,专业教科书有大量单词不认识,需要从专业单词学起,所以英语系国家的大学的课程负担远比中国高得多,能在大学结束前拿到毕业证的大学生不足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三十五是肄业,百分之十弃学。
英文,作为计算机语言确实是优秀的,因为它结构简单,非常适合机器识别,但它在造词上的反智主义,无限增长的单词量,让它成为逐渐埋葬在词海里的前景晦暗难明的文字,专业词汇既复杂又难学,普通初中毕业生并不具备自学能力,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才能学习专业知识,解决不了单词问题,英文专业知识将变得越来越难学,它本身的固有缺陷让西方人学习专业知识的难度越来越大,造成英语系西方文明的必然退化和科技迷失。
英语就是这样一门入门简单,精通难如登天的文字,可见英文不是一门优秀的学习型文字,英语的单词量非常庞大,譬如一组物理专业名词:加速度acceleration、匀速直线运动Uniform linear motion、气压pressure、等高线contour、光谱spectrum、散射现象Scattering phenomenon、绝热膨胀Adiabatic expansion,这些专业词汇,用中文解读非常简单,初中生通过字面意思就能解读,而英语单词则非常生僻和复杂,普通人根本猜不出意思,有人说可以查词典,其实英语的单词释义也不是普通初中毕业生能理解的,生僻词也不少。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但英文却是使用最广泛的文字,这得从自从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说起,随着西方工业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进入殖民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以英语为载体侵蚀世界各地,一个多世纪以来,英语变成了世界的宠儿,先进文化的代表,特别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以来,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起就学习英文字母,不仅是在学考试的必选,甚至到工作考职称都躲不过。
可见中文和英文不是简单的限于语言范畴的对决,如果说汉字的发展路程,让我们知道文字本身没有局限性,那么英文的发展史就彻底的说明,民族强,则文字强,民族的团结和努力决定了在这个世界上谁能占据主动,能够用自己的文化和科技去融化兼并其它文明,特别是当今中华民族复兴的崛起,作为中华文化最基底的中文,将随着国运昌盛和民族的振兴,汉字也将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以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将以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焕发出普世的光辉。
二、中文的英文是什么
中文的英文是Chinese。
英 [ˌtʃaɪ'niːz] 美 [ˌtʃaɪ'niːz]
n. 中国人;汉语
adj. 中国的;中国人的;汉语的
例句:My native language is Chinese.
翻译:我的母语是汉语。
短语:Chinese calendar 农历
Chinese的用法
Chinese起修饰名词的作用,表示名词的属性,并不强调所有关系。它除了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前,作定语用之外,还可以在句中作表语、宾语补足语等。Chinese是除了语言,国籍,其它表示“有着中国的特征/风味/文化/渊源/来历的”的也用。